|
打造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區樣本,“低碳明星”黑水虻實力助陣!2021年底,梅沙街道大梅沙社區入選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區試點社區(全市共3個)。2022年,《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區”。 梅沙碳中和社區的建設,離不開大梅沙萬科中心園區。其樓體于2009年建成,而在2006年設計時就已將綠色環保的理念深植其中。 除了建筑本身,在大梅沙萬科中心,最亮眼的就是“減碳明星”——黑水虻。 作為雙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屬的一種昆蟲,黑水虻以其高超的蛋白轉化能力(幼蟲能夠在8天內吃掉比自身重20萬倍的廚余)成為人們青睞的對象。 萬科公益基金會創新性引入“黑水虻廚余處理技術”,助力園區每日200千克廚余垃圾實現在地資源化。據介紹,這相當于年減排溫室氣體64.7噸,種植647棵樹。 除了處理廚余垃圾,壽命只有4-5周的黑水虻在每個階段都是“寶藏虻”。比如農業養殖、農業種植、醫療保健、能源等領域,人們均有關注和利用實踐。 基金會將黑水虻的蟲糞和綠化垃圾以比例組合,轉化成為富有營養的有機腐殖質,肥沃了梅沙的園林和多個共建花園的土壤。 據了解,園區中的屋頂花園采用了“黑水虻—社區堆肥—共建花園”的循環模式,是深圳市首批社區十佳共建花園,實現了全園區廚余垃圾100%和綠化垃圾40%的在地資源化利用。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梅沙正逐步呈現碳中和社區的雛形。借助“黑水虻廚余處理技術”,大梅沙街道飯店每天產生的3噸廚余垃圾,全部實現循環處理。 在碳排放數據監控方面,南方電網深圳鹽田供電局也主動對接政府,聯合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以“雙碳大腦”平臺為基礎,建立近零碳排放社區指標體系,實現對社區各類碳排放數據動態監控。 利用黑水虻養殖處理廚余垃圾中的易腐有機物,同時所產生的黑水虻昆蟲蛋白和蟲沙可作為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生物有機肥等銷售,符合國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及《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 黑水虻蟲糞有機肥含豐富的有機質、有益微生物種群,肥效優于家禽家畜糞便。同時黑水虻幼蟲具有最強的適應力與生物轉化效率,轉化后的蟲糞不攜帶人或動物致病菌,過濾重金屬及雜菌,無生物安全方面的風險。 優質黑水虻蛋白質原料可用作水產飼料、家禽飼料和寵物食品等產品,催生出龐大的昆蟲蛋白產業和經濟效益。而且,昆蟲蛋白相對于傳統的蛋白質供應方法,比如飼養牲畜,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碳排放,助力打造梅沙近零碳樣本. 升申生物作為國內黑水虻昆蟲蛋白領軍企業,從2015年起開始利用餐廚垃圾進行黑水虻規;B殖,擔任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飼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術及新產品創制”項目中黑水虻蛋白飼料技術開發工作,致力于黑水虻智慧養殖技術的研發以及黑水虻昆蟲蛋白產品的開發與生產,助力挖掘黑水虻市場巨大潛力。 公司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生物轉化等技術,生產高質量的黑水虻昆蟲蛋白和有機肥,率先在國內實現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的工業化、產業化、數字化和智能化。 升申生物黑水虻產品 升申公司與來自中科院的科研團隊展開合作,率先完成黑水虻基因組測序和實現基因編輯、克隆表達了黑水虻抗菌肽基因;在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上解決了昆蟲蛋白溯源、避免交叉污染和黑水虻病蟲害預防三大安全性難題,為畜牧、水產和寵物食品行業提供品質且安全的昆蟲蛋白產品。 |
為中國飲食文化摘掉鋪張浪費的帽子
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創造更加清潔的環境
服務熱線: